「因為那一夜的奇妙經驗,跟堉璘計畫帶給我的NGO實習機會,才讓我在這條路上堅持這麼多時間,仔細想想,這些機緣總是來得恰到好處。」
浮浪音樂計畫的張庭毓娓娓道來她在浮浪音樂企劃執行的期間,所有遇到的點點滴滴。她坦言,在就讀會計系的這四年,從未想過會在這原先對她來說十分陌生的領域裡打拼。
「那一夜或許就是這一趟奇幻旅程的開始吧」庭毓在友人的邀請下,在台灣大學周邊為逗留在附近的無家者們發放車輪餅等物資。那是一個鄰近十二月的寒冷日子,庭毓與友人們披著厚外套,拿著裝有車輪餅的紙箱,一一拜訪在附近逗留的無家者們。原先庭毓並沒有什麼感想,想著只是一個舉手之勞罷了。她們走訪了大街小巷、地下道、公園,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我想就是這一刻開始,我想幫助她們」庭毓在與一位女性無家者聊天時,得知她原先是有一份餐飲業的工作,然而,原先的疾病讓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後,老闆毫不留情地讓她離開了。這突然的驟變,讓她不得不流浪於街頭,以打零工維持生計。
「在與她道別後,心裡有點小難過,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到」
在這段經歷後,庭毓投身於堉璘人才培育計畫,並參與了慈善撒瑪麗亞婦女關懷協會的三個月組織協作。她坦白這段三個月的時光彷彿是一個巨大的轉捩點,不只重新認識了無家者,並透過北車實際街訪、拜訪無家者組織裡的大哥大姊、跟他們互動聊天,第一次認識社會上這一群較少被關注的弱勢族群。「他們有些人其實是有家的,只是歸不得;他們有些人也有工作,只是收入不穩定,很多時候一拿到錢也就花掉了,並沒有儲蓄觀念。他們有些人還是有家人的,只是可能關係不好或是失聯了」庭毓眼中帶著光芒,訴說著她在這段期間認識到的對於無家者議題的想法與發現。
「他們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對嗎」
組織協作結束後,同為一起在慈善撒瑪麗亞婦女關懷協會裡實習的方崴向庭毓遞出了橄欖枝。「以音樂為載體,訴說無家者們故事」的浮浪音樂企劃應運而生。庭毓在加入浮浪音樂後,除了到萬華的香香澡堂與澡客們聊天外,也時不時地回到台中,與撒瑪麗亞的大姊們敘敘舊。庭毓也將這段期間所耳 聞到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作為歌曲的背後故事。「有一位李大哥讓我印象深刻,他快六十歲了,認識他那天是在香香澡堂,大哥例行來這裡盥洗,那日他一身白色背心配黑色工裝褲,親切的燦笑跟我們打招呼,其實一點也看不出李大哥是無家者。那天,他剛從工地下班,也剛領到工資,當被問到這筆錢他打算怎麼花時,他笑了,說『我們這種人啊,拿到錢就花掉壓,不然就是朋友借錢幫個忙借一下!』於是他晚點就去買酒跟朋友享受當下的快樂了。在李大哥身上,我看不到其他街友的愁容滿面與瘦弱病態,可能就是他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吧」當被問到印象最深刻的大哥大姐時,庭毓毫不猶豫的闡述李大哥的故事。
「透過歌曲傳達無家者的故事,讓音樂創作者自由發揮,譜出他們心中符合這個故事的旋律,是我覺得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庭毓為浮浪音樂企劃做出了一個註解。
在企劃期間,預算不足、音樂人邀約、市集擺攤等難題困擾著庭毓與其他成員,甚至幾度出現過企劃停擺。然而,在今年9月,歌曲順利上架。庭毓坦言,雖然無法保證能否達到預期成果,在眾人看來也只不過是幾首歌曲而已。「但我想,我做到了,幫助無家者們」。庭毓微笑地說著。